【编者按】当下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各国都在积极孕育孵化代表新兴科技方向、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未来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资料图片)
近来,上海、深圳、浙江等各省市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力图增强发展动能,重塑区域竞争优势。
关于未来,充满着种种可能,何种产业才能堪称未来产业?如何才能为在这场关于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澎湃科技联合上海中创未来产业研究院特推出“抢占未来产业”专题报道,将通过一线调研等方式深度解读关于未来产业的多个关键问题。
去年9月,上海出台的“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那么到底什么是未来产业加速园,其在未来产业发展中承担怎样的功能,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加速园的基础如何,未来应该如何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园落地,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破解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做”等三个方面,回答上海未来产业加速园从概念到落地的相关问题。
什么是未来产业加速园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遴选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前瞻布局,发挥未来产业科技园作用,建设一批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从方案内容不难看出,未来产业加速园的核心功能是承载并推动未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其重点依托的平台载体是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
熟悉科创的人经常会接触到这么两个概念,一个是孵化器,一个是加速器。孵化器是面向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以及各类专业化服务,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加速器是介于孵化器和科技园区之间,进入加速器的企业是经过了孵化器的孵化后,进入团队、业务、收入等快速发展期,加速器往往需要比孵化器具备更扎实的资源和服务能力。因此,加速器是孵化器的延伸,两者往往很难严格区分开。在整个创新链条中,孵化器与加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技术转化、新企业孵化、新产品孕育的重要策源地。
上海提出未来产业加速园的概念,事实上就是要打破独立分散的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统筹布局未来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在未来产业加速园内,集中布局面向未来科技转化的孵化器、加速器、小试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旗舰制造工厂等创新平台载体,汇聚科研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服务机构,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成为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和成长的主要承载区。
哪些区域有条件成为未来产业加速园
根据未来产业加速园的功能定位,上海有三类产业创新载体将有条件打造成为未来产业加速园。
第一类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主导的科技园。这类创新载体的最大优势就是贴近大学,是大学科研成功转化的“首站”。目前上海全市范围内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截至2019年底,1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培育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3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6家上市企业。2020年10月,上海市出台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大学科技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
复旦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01年,是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科技园本部位于复旦大学本部校区东南侧,截至2021年底,科技园拥有孵化场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计注册企业1726家,在孵企业116家,累计孵化上市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在软件和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教育等领域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也是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21年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2个上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2019年底,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1家,累计上市、新三板挂牌及被并购的企业23家,包括东方财富网、恒为科技、饿了么、PPS等。
目前研究型大学正在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技术领域,如上海交通大学正联合闵行区、宁德时代等,筹建“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产业科技园”;同济大学也在联合杨浦区、嘉定区、上汽集团、百度等,建设“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
第二类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双创空间载体。这类创新载体的优势是机制更灵活,形成了一套市场化的理念和打法。其中比较典型的品牌载体,如杨浦的长阳创谷、紫竹ET空间、张江孵化器等。
长阳创谷是2014年杨浦区与上海电气联手打造的科创项目,定位为开放式的“campus创新生活街区”,将工业老厂房与现代科技、都市生活、自然生态等有机结合,为创新创业者创造出亲切舒适、类似大学校园的空间体验。创谷内有启迪之星、创翼天地、优客工场等众创空间,集聚300多家双创中小企业,带动创业就业2.5万人。
紫竹ET空间位于紫竹高新区,包括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在内总共12000平米创业孵化基地,累计服务创业企业400多家,培育了晶岳、凡米、汇像、云拿等53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触宝科技、柏楚电子等上市公司,在孵企业在“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全国决赛等多项国家级赛事中屡获大奖。
张江孵化器是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张江孵化器连锁化运营9个“张江创业工坊”为品牌的创业空间以及微软AI&IoT实验室和IBM创新中心,总孵化面积超过7.2万平方米,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跨国联合孵化平台。
第三类是聚焦未来产业领域的特色产业园区。这类创新载体的优势是产业化空间相对丰富,有利于形成全产业链的配套支持。上海已获批成立的三批次53个特色产业园区,其中有相当部分园区已经在未来产业领域进行了布局,如张江人工智能岛、嘉定氢能港等。与此同时,还有一批正在崛起中的以未来产业为主攻方向的特色园区,如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
嘉定氢能港是我国首个燃料电池产业园,也是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最齐全、高端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集聚了上燃动力、重塑能源、捷氢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氢瓶、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加氢站等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据上海嘉定氢能港总经理邱鹏介绍,全国超过一半做氢能的高端技术人才聚集在氢能港。
张江人工智能岛是上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形成了基础支撑层、软件算法层、行业应用层等全链条创新体系,集聚了平头哥、英飞凌、IBM、云从科技、小蚁科技以及同济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一批AI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5G+AI实验室、红衫产业孵化中心等孵化平台。
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以国际医学园区为主体承载,聚焦细胞和基因治疗、基因测序与分子诊断等领域,形成“底层技术+源头创新+产业基石”的发展体系。园区规划面积920亩,其中核心区290亩,围绕张江细胞产业园与张江基因岛,打造具有全球集聚度和显示度的产业新地标,扩展区630亩,满足产业空间扩增需求。
如何做好未来产业加速园
产业加速园是构建未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高起点、高水平推动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是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
构建“专业园+综合园”模式。根据上海各类产业创新平台载体的特色优势,分类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参照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的模式,聚焦未来产业细分赛道,重点打造一批规模不大、但专业特色非常明显的未来产业加速园。依托大学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存量载体,深入挖掘并培育未来产业技术新方向,打造产业领域相对丰富、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未来产业加速园。
贴近高校院所等策源主体。未来产业加速园是推动技术成果加速转化的平台,其存在的前提是要有可以用来转化的未来前沿技术,因此未来产业加速园必须贴近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策源主体,当然这种贴近并不意味着物理空间上的毗邻,而是需要建立创新链条上的深层次合作关系。大学科技园与高校之间存在天然的贴近关系,依托其他平台建立的未来产业加速园,也要想办法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建立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未来产业加速园不是简单地建几个加速器的事情,而是需要在孵化-加速-产业化等全链条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着眼于整个产业创新生态的建设。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例如,要有高水平的孵化器或者与高水平孵化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要有针对企业加速成长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小试中试平台等配套服务,还要在产业化空间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和保障。
打造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未来产业是由前沿颠覆性技术转化而来的产业,需要进行前瞻布局,这也对园区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产业加速园的管理队伍需要有更专业的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不仅要与企业家打交道,还要与科学家打交道。因此,上海要加快建立完善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熟悉未来产业的园区管理人才队伍。
编辑:夏徐寅
责任编辑:王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