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提要:立意是文稿的精神内核,立意是否高远、深刻、新颖和正确,是文稿质量的关键,也是其标准和要求。
如果要问文稿的精神内核是什么?那一定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包括思想内容、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是文稿质量的关键。理论上讲,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所谓“意在笔先”。那么,一篇好的文稿在立意上有些什么要求和标准呢?
立意高远,切忌格局狭小。就是要在字里行间持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观点。登高可以望远,立意高,思路才能打开,看问题才能全面。首先要选好立场角度。文稿的高度取决于我们对于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分析和把握,文稿起草要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位置、发展的角度进行构思和表达。一方面要增强大局意识,熟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关注当前的重大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要养成从全局高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聚焦表现一个中心,紧贴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其次要注重日常积累。熟悉和把握中央精神,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再次要注重广泛阅读。要紧密结合职能部门文稿的需要和特点,博观约取、咀精取萃,扎扎实实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要反复研读党的经典著作,把握理论体系、吃透精髓要义、掌握规范表述,正确引用,提高文稿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增强文稿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立意深刻,切忌分散浅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问题深刻理解,使立意有张力有深度。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层层深入,才能得到精彩、独到的旨意。首先要善用辩证思维。文稿起草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涉及很多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学习哲学无疑对于文稿起草具有很大帮助。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文稿写作中始终进行辩证思维,让文稿反映真实情况、揭示事物规律、体现群众要求、贯彻中央精神,从而增强文稿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达到应有的深度。其次要强化分析归纳。面对现实问题,要进行理性思考,把感性上升为理性,深化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提高分析归纳能力,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及时发现和准确把握深层次、预警性、前瞻性信息,努力揭示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一是要多领会,认真研究怎么把握主次、怎么进行概况,从中学会正确的归纳方法;二是要多揣摩,善于通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和把握本质,并从大量的、个别事物中找出规律,做到有高度、有深度;三是要多请教,综合性的重头材料通常都由文字能力强的同志来完成,对新手来说,多请教、常参考是提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捷径。再次要全面占有材料。必须全面地占有材料,收集材料之后,就是阅读、消化材料,读懂、读通、读透,明确其要害关键,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实际效果,哪些是创新之举,都要烂熟于胸。做到融会贯通,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增强文稿的广度。
立意新颖,切忌落于俗套。要跳出陈旧的框框,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新意。立意新,文稿才能有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首先是在观点上匠心独具。要选取新角度,找准新的切入点。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惯性思维,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可以是对政策观点的新阐述、新见解,也可以是对新形势、新情况的深入浅出的分析。其次是在思路上别开生面。要有超前思维,领会新思想、紧跟新形势、掌握新材料,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掌握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做一些调查研究,提炼出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学会从大量的、零散的、孤立的、看似不相联系的事情和现象中发现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论断。再次是在角度上独辟蹊径。老话新讲,可用独特的角度,采用比较、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方法,换个视角,也会写出新意。多用新词多讲新话,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令人耳目一新,实现表述的升级换代。
立意扎实,切忌泛泛空谈。要保证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熟悉社情民意,加强实践锻炼,拥有丰富生活阅历。有了在广阔天地中切实而生动鲜活的感受和原生态的体验,文稿立意才会少一些书生气,多一点乡土气。其次要深入基层一线。要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搞清楚,为文稿立意提供源头活水、不竭资源。要敢于讲真话、讲困难,把老百姓的心里话,解决的思路、设想,大胆地、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
来源《当代贵州》2023年第19期
编辑 阮丹
二审 刘跃
三审 吴文仙